最新要闻
- 携手共进,同享暖阳——写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 为期2个月!北京集中排查整治火灾风险隐患
- 陇南山区游子返乡尝鲜新农人 深闺特产告别贱卖“闯世界”
- 安徽六安对违反首诊负责制者问责
- 上海创新开启线上线下职业体验 特殊学生走进社区
- 安徽新冠肺炎疫情追踪:病毒源头在哪?核酸检测怎样?
- 河北清河通报1例安徽确诊病例密接者在清河活动轨迹
- 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系5月15日确诊病例母亲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9298.7万剂次
- 兰州名师支招: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家长也要有平常心
- 花博会首次开展全线路负荷交通保障演练
- 新疆阿勒泰启动“百车自驾游”
- 93年前,这对年轻夫妻在敌人的刑场上举办了婚礼
- 年过半百的他们跨越千里,给残疾人打开梦想的窗口
- 辽宁调整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工作安排
- 安徽六安两家医疗机构被停业 区卫健委负责人停职
测评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 与病毒“赛跑”的72小时——来自安徽疫情防控一线的“复盘”
- 我想知道梦想是什么“颜色”?——盲人大学生叶景芬的故事
- 合肥首个“6x24小时”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点 便捷服务获市民点赞
- 为特殊儿童打开那扇窗——访雪域高原的艺术公益参与者
驱动
安装屋顶光伏需谨慎,小心当了光伏租赁模式下的“冤大头”!
只要有阳光,让屋顶光伏板“晒晒太阳”,农民就有钱赚?看似一本万利的生意,最近却发现“变了味儿”。不少安装的农民发现,所谓的“阳光存折”,似乎远没有光伏公司业务员宣传的那么好,甚至有的农民,安装之后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因此背上不少贷款,或者承担起了高昂的维修费用,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冤大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近日,凤凰网发布了一篇《资本围猎农村屋顶 掏空农户的钱袋》的报道,讲述了农民刘宽的故事。家住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他,在光伏代理商登门介绍完毕,准备签署合同的时候,却发现了这样的猫腻:原本打算是出租自家屋顶,在合同中却转变成了承租第三方金融公司的光伏发电设备!这让刘宽气愤不已:这就是忽悠人,欺负乡下人不看合同!
事实上,类似刘宽上当受骗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山东沾化县冯家镇的不少农户,在安装屋顶“绿色光伏”时,和某新能源公司签署了光伏租赁合同。可是这个租赁合同的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更关键的是,大部分条款把光伏企业和金融机构应该承担的风险转移到了农户身上。
比如,合同明确说明,农户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买此公司的原装光伏系统设备,以合约期内的电站收益分期支付设备租金、维护费和运营服务费。农户以为自己是屋顶出租方,如今却变成了设备的承租人,而且金融机构作为设备所有人,维护设备的费用反而要由农户出,这又增加了农户的成本投入。
合同中,金融机构还可以将农户持有的电站应收款质押,因为电站收益偿还金融机构租金的支付方式是季度一结,而支付农户的收益却是一年一结。一旦金融机构出了问题,这似乎为其提供了跑路的最佳“条件”。
凤凰网的报道指出,在融资租赁模式下,虽然农户不用直接向金融机构还贷,但本质依然是贷款。 一些公司在营销中,故意隐瞒关键信息,以纯租赁屋顶的幌子诱导老百姓租设备,导致农户和资方、品牌方的信任降至冰点。
除此之外,在资本内卷的现状下,农户的利润也被瓜分殆尽。根据凤凰网的报道,以25年的合作期为例,投资一座电站的全部电费上网的收益约有11万元。其中,在自投模式中,可获得8万左右的收益,融资租赁也有5.5万收益。而在只“出租屋顶”的经营性租赁或所谓的合作共建模式,收益几乎最低,只有不超过2.5万左右,原本国家电网给予的发电收益,近八成收益被金融租赁企业和光伏公司抽走。也就是说,自家电站发的电,电费却被“别人揣兜里了”。
对农户而言,如何警惕光伏骗局似乎也成了一门“必修课”。在光伏租赁市场乱象频出的当下,今年如隆基、晶科、晶澳等众多深耕光伏行业多年的企业集体入局,通过推出一系列带有金融服务性质的系统解决方案,对市场进行布局。与他们合作的金融机构也大多数是工行、兴业、民生以及知名区域型银行,光伏贷正规化后,有了传统光伏巨头和大型银行的加持,正规的光伏贷或将推动户用光伏市场的规范化。
而一般来说,高收益就也可能带来风险,在合作中安装商应当把农户的风险点和收益讲清楚。农户在安装光伏时,选择值得信赖的大品牌大公司,对合作方式、设备质量、电价等合同内容进行层层把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才能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骗局,当了“冤大头”。(来源:IT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