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 携手共进,同享暖阳——写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 为期2个月!北京集中排查整治火灾风险隐患
- 陇南山区游子返乡尝鲜新农人 深闺特产告别贱卖“闯世界”
- 安徽六安对违反首诊负责制者问责
- 上海创新开启线上线下职业体验 特殊学生走进社区
- 安徽新冠肺炎疫情追踪:病毒源头在哪?核酸检测怎样?
- 河北清河通报1例安徽确诊病例密接者在清河活动轨迹
- 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系5月15日确诊病例母亲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9298.7万剂次
- 兰州名师支招: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家长也要有平常心
- 花博会首次开展全线路负荷交通保障演练
- 新疆阿勒泰启动“百车自驾游”
- 93年前,这对年轻夫妻在敌人的刑场上举办了婚礼
- 年过半百的他们跨越千里,给残疾人打开梦想的窗口
- 辽宁调整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工作安排
- 安徽六安两家医疗机构被停业 区卫健委负责人停职
测评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 与病毒“赛跑”的72小时——来自安徽疫情防控一线的“复盘”
- 我想知道梦想是什么“颜色”?——盲人大学生叶景芬的故事
- 合肥首个“6x24小时”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点 便捷服务获市民点赞
- 为特殊儿童打开那扇窗——访雪域高原的艺术公益参与者
驱动
当心!一些“集赞有礼”“分享返现”活动暗藏猫腻
本报讯(记者杨召奎)近来,部分商家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拉新、引流等,会以让用户转发链接或图片、收集好友点赞、邀好友“砍价”等方式,低价销售或者赠送产品。但《工人日报》记者日前采访发现,部分商家推出的此类活动暗藏猫腻。当消费者按要求参与、符合活动要求后去兑换奖品或提现时,经营者却拒绝兑奖或者擅改规则。
去年底,浙江宁波消费者朱女士在朋友圈看到某水果店的微信活动消息:店家承诺,按照活动要求分享该微信广告并让朋友点赞,当日24点前累计得到50个赞,就可以享受菠萝蜜买1斤送1斤的优惠。
朱女士觉得很划算,便按照店家的活动要求在朋友圈集赞。截至当日24点,朱女士共集得68个“点赞”,并截屏保存。第二天,朱女士前往该水果店准备购买菠萝蜜时,店员却告知她“点赞”是前一天集满的,不能作为当天的优惠依据,但在活动告示中商家并未对集赞的时限进行说明。此后,经宁波市鄞州区消委会横溪消保分会调解,商家才愿意兑现承诺,并在微信上对活动内容及时作出补充说明。
无独有偶。今年2月,山东省日照市消费者李先生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张图片,该图片显示某楼盘正在开展集赞送礼品的活动,活动时间为2月3日~17日。李先生转发该图片并取得相应数量的点赞后,于2月8日前往售楼处领取礼品,不料工作人员态度蛮横,拒绝发放礼品。李先生向日照市东港区消协投诉后,活动主办方才补发了相关礼品。
不只是线下商家“玩这一套”,线上商家也有类似情况。消费者汪女士今年1月在某外卖平台购买一家奶茶店的团购套餐时发现,团购页面显示为“分享给好友可返6.9元,两位好友点一下即可到账”,支付页面显示“助力返现返6.9元”。
但汪女士支付后才看到具体规则是“返部分价款”,并没有具体说返多少钱。汪女士分享给两个好友后发现只返了0.75元,后又分享给七八个好友,发现只能返现2元多。汪女士认为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记者注意到,类似营销活动还广泛存在于购物、餐饮、票务、教育培训等领域,比如打卡返现、好友助力免单、“邀得1人,直接提现100元”等,但实际上消费者很难获得免单或提现。
对此,中消协投诉部主任陈剑表示,经营者推出的“集赞有礼”“分享返现”等活动,目的是利用消费者帮助其营销、拉新、引流等。如果经营者拒不兑现承诺或者擅改规则,只会引发负面效果,失去信任。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策研究,及时制止和查处不良营销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