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要闻
- 携手共进,同享暖阳——写在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之际
- 为期2个月!北京集中排查整治火灾风险隐患
- 陇南山区游子返乡尝鲜新农人 深闺特产告别贱卖“闯世界”
- 安徽六安对违反首诊负责制者问责
- 上海创新开启线上线下职业体验 特殊学生走进社区
- 安徽新冠肺炎疫情追踪:病毒源头在哪?核酸检测怎样?
- 河北清河通报1例安徽确诊病例密接者在清河活动轨迹
- 沈阳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系5月15日确诊病例母亲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9298.7万剂次
- 兰州名师支招:缓解孩子焦虑情绪 家长也要有平常心
- 花博会首次开展全线路负荷交通保障演练
- 新疆阿勒泰启动“百车自驾游”
- 93年前,这对年轻夫妻在敌人的刑场上举办了婚礼
- 年过半百的他们跨越千里,给残疾人打开梦想的窗口
- 辽宁调整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工作安排
- 安徽六安两家医疗机构被停业 区卫健委负责人停职
测评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 轮椅上的金牌舞者:虽然我无法走路,但我可以跳舞
- 安徽确诊患者标本基因测序 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变异株
- 与病毒“赛跑”的72小时——来自安徽疫情防控一线的“复盘”
- 我想知道梦想是什么“颜色”?——盲人大学生叶景芬的故事
- 合肥首个“6x24小时”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点 便捷服务获市民点赞
- 为特殊儿童打开那扇窗——访雪域高原的艺术公益参与者
驱动
提供岗位2.3万个: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京津冀专场线下招聘会举行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余湛奕)为全力促进京津冀地区2021届高校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中国教育部会同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17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京津冀专场线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2.3万个优质就业岗位。
据了解,作为教育部举办的“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的重要内容,本场京津冀专场招聘会,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关注。报名参会的用人单位超过1100家,主办方最终从中遴选出光子算数(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等156家用人单位参加线下招聘会。其中,国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比近60%,民营企业占25%,其他企业占15%。156家企业集中提供一大批高质量岗位信息,覆盖信息传输、交通运输、文体、金融、教育、建筑、房地产等行业。
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招聘会采用分时段预约入场的方式控制人流密度。从上午9:00至下午15:00,来自京津冀地区的近2000名高校毕业生,按照提前的预约时间,分5个时段参会求职。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们,一方面瞄准与自己的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一方面也愿意尝试和挑战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其他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2017级工程力学专业大四学生李莹把目光投向了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她告诉记者,就业方向首先是自己的专业,所以着重看看工程方面的公司。
“疫情之后,一些线上的网络化公司受到关注。我也考虑过从事一些线上的工作,例如教育方面,当个老师之类的,这也是我的一个追求目标。”李莹说,如果就业不顺利,那么继续深造也不妨是另一种选择,也会考虑再继续攻读研究生。
在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的招聘台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种业(园艺,果树类)研究生郑雨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并与招聘人员交谈了许久。
“我的专业就业面比较窄,只能找一些农业相关类的。就业机会不多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响,找工作更显得有些艰难。”郑雨告诉记者,如果是找不限专业的工作,多数是一些管理类的工作,恐怕竞争会更大,对自身的挑战性也会更大。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马睿凡和李思呈专程来到中国农业大学,根据自己的专业,二人的目光均停留在电子信息类的用人单位。
“相对于去年疫情期间的全线上招聘会,今年还有不少线下招聘会。电子业是大发展方向,我们专业今后的发展面会更广。”他们告诉记者,在就业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担心。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总监宋祥云表示,除了就业岗位之外,公司还给大学生毕业前提供了各种实习岗位,三个月、六个月到一年的都有。
关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招聘比例,宋祥云说,如果是研发岗位的话,硕士生占比达到90%以上,销售岗位及生产岗位等相对以本科学历为主。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孙楠介绍,这次一共带来了10万个岗位的需求。
“我们园区的一些互联网教育企业和线上企业的招聘岗位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反而增加了很多,大家的招聘压力比较大。”孙楠表示,中关村软件园除了帮助企业做招聘对接之外,也和高校进行了很好的对接,走进高校办了一些就业指导培训,辅导学生如何修改简历和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等。
据悉,京津冀专场线上招聘会于5月17至23日同步举行,500余家用人单位发布招聘需求近7万人。2021届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进行线上求职。(完) 【编辑:张燕玲】